热带性出汗不良

热带性出汗不良

概述:热带性出汗不良(tropical dyshidrosis asthenia)由于不习惯热带气候引起持久性汗孔闭塞,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。本病少见。国外由Allen和O’Brine于1994年首先报道,国内报道仅有几例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可能系不习惯热带气候的人出汗较多,以后面部及颈部仍然多汗而全身出汗减少或停止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深部汗管受阻,汗腺失去功能,面部颈部出汗是代偿性加速,以保持体内热量的调节平衡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
    1.患者在夏天日光下或热环境工作时感觉极度疲劳,出汗异常。
    2.逐渐发病,开始一般先有几天或几周全身出汗,以后仅见于面部、颈部、腋下、肛周等部位多汗,尤以颜面为甚,呈大汗淋漓状,其他部位闭汗。闭汗区皮肤温热、干燥,常有皮疹。
    3.皮疹形态有3型  粟粒丘疹型、胆碱能荨麻疹型、弥漫水肿型,3型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并存,粟粒丘疹型有细小鳞屑。
    4.全身症状  有全身乏力、心慌、头晕、恶心、气急、闷热感,一般不会出现高热及昏迷。毛果芸香碱试验不引起出汗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发病环境、部位、全身症状及皮疹等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并不难。
    中医病机及辨证: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炅则腠理开,荣卫通,汗大泄,故气泄矣”。炅就是热,高热灼伤津液、耗气、故出现倦怠乏力、心烦、头晕、气急胸闷等症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中暑发病突然,全身症状严重,可出现脉搏快、血压下降、皮肤湿冷、体温不升或仅有微热,一般无皮疹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将患者立即移至阴凉环境中,避免日晒及在热环境工作。
    2.外用一些角层分离剂以帮助溶解角质栓,促进正常汁液分泌。如0.1%~0.25%维A酸等,或用薄荷酒精以散热止痒,减轻症状。
    3.中医疗法  由于热伤津耗液、失气,故应增补津液或清热养阴或益气生津,如增液汤、麦地三黄汤、生脉散之类。

预后

预后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